古村之声

《古村之声》第58期(2005年9月出版)

古村之声
第58期           2005年9月出版
      古村小学校庆筹委会
      为校庆诚聘顾问荣誉名誉主任
    回顾往昔,遥想当年,用汗水、用真情抒写自己青春的篇章;怎能忘却,那校园漫步,杏坛切磋,高谈阔论,朗朗书声,师生情谊。时光流逝,悠悠无尽。为弘扬古村公学优良传统,总结过去,开拓未来,与时俱进,定于10月2日举办古村小学90周年校庆庆典,特敦聘下列人士为筹备委员会顾问、荣誉主任、名誉主任:
    顾    问:张昭锋(大埔县教育局局长)、罗永科(中共茶阳镇党委书记)、郭展凌(茶阳镇镇长)、张茂达(茶阳镇人大主席)、许小明(茶阳镇中心学区校长)
    荣誉主任:锺卓才、赖荣兴、锺淼材、锺琏珍、锺发柱(旅马)、锺谦柱、锺校柱、锺安柱、锺巨柱、锺定柱、曾垂枫、赖汶忠、曾令汉、赖汝坚、锺秀堂、锺均柱、赖映辉、锺小满
名誉主任:锺实、锺蕴彰、刘秋来、锺砥柱、锺二柱、锺武堂、锺尚柱、锺梓材、锺将材、锺教材、曾潜光、锺骏文、锺盼柱、曾垂嵩、曾垂涛、曾小垂、曾佑彰、锺贤柱、锺党柱、张辑藩、曾垂定、曾德志、锺元柱、锺勇柱、锺良柱、锺广胜、张俊藩、锺志平、锺华桂、锺福盛、锺瑛堂、锺子波、锺流柱、曾德洪、赖汝建、锺洪柱、锺倩材、锺子祥、曾佑斌、谢文彬。
                                                    (古村小学校庆筹委会)
      敬告校友、乡亲书
敬爱的古村海内外校友、乡亲:
    九十周年校庆活动,定于十月二日上午九时正,在古村小学内隆重举行,届时,敦请校友、乡亲光临。
                                                   古村小学校庆筹委会
                                                    二○○五年八月十八日
    附:
    (l)凡旅外校友、乡亲经县城回母校参加庆典活动,需要解决由县城至古村车辆者,请在九月廿日前,与县城古村联谊中心联系,以便做好车辆安排工作。
    联系电话:0753-8133766手机:13189958670
    (2)返校参加庆典活动乘车时间:十月二日上午八时正,乘车地点:县城虎山路古村联谊中心楼下。
    古村小学九十周年校庆
    第二期捐资芳名: (恕不称呼)
    捐资3000元者:锺均柱锺喜连夫妇、锺砥柱
    捐资1500元者:锺定柱、锺实
    捐资1000元者:锺巨柱、锺秀堂、赖映辉、锺武堂郑云华夫妇、赖汶强、赖汶忠、赖汶全、锺储文基金会、曾佑斌锺远玲夫妇
    捐资800元者:锺双柱、锺子波
    捐资500元者:锺华柱、锺党柱、锺贤柱、曾垂定锺小兰夫妇、曾垂嵩、曾垂涛、曾小垂、张文生锺国兰夫妇、刘秋来、曾佑彰、郑可信、锺教材、锺勇柱、锺志平锺玲玉夫妇、锺骏文、锺虬柱
    捐资300元者:锺小柱(锡昌楼)、锺稚材、曾垂丰、锺尚柱、锺喜材、张德奕、曾佑荣、锺创柱、锺福盛、锺广胜、卢添裕、锺柏材、锺洛柱、锺虹柱、锺闽柱
捐资200元者:曾垂敏、锺团柱、锺伟堂赖素芳夫妇、锺用柱锺秀娜夫妇、赖汶塔赖喜云夫妇、锺子邦、锺子英、赖汝生锺细兰夫妇、赖宗恒、锺庆丰、曾德洪、曾维春、锺海堂、锺静莲、锺海柱、锺胜柱、锺展柱、赖映彩、张俊藩、锺枢柱、胡福玲、锺义柱、曾垂帮、锺钢柱、锺静云、锺才柱、锺小玲、锺惠莲
      捐资100元者:锺考柱、锺盛材、赖映芬、赖海云、锺扬柱、曾玲秀、锺看华、杨维晴、杨维科、杨志、锺宋堂、锺春霞、赖仲华、张元荣、赖雪华、锺生材(双堂)、赖汝练、锺干材、锺梓堂、锺金柱、锺仗柱、锺友堂、曾垂顶、锺雄堂、锺越堂、锺添柱、锺镰柱、锺发柱、锺位柱(上新屋)、曾令新、锺子昌、曾垂富、曾维城、赖汝准、曾垂东、锺看柱、曾垂滚、锺兵材、锺集柱、锺茶芳、锺文才、锺塔柱、锺秀萍、锺健生、锺新生、锺式彰、锺银材、曾祥文、锺楚材、张伟华、锺祥柱、锺盘生、杨学锋、曾小丽、锺导柱、曾垂文、锺巍堂、锺赟堂、锺宏堂、曾垂衍、锺静芳、张衍进锺勤芳夫妇、锺卫明、曾垂通、张小玲、锺从梅、曾垂用、锺任芳、锺秀芳、锺素芳、张祥英、赖接英、锺暖芳、张建兴、锺素莲、锺杰柱、谢新泉、锺政材、锺兴堂、曾春香、曾维艳周德珍夫妇、锺罗材、赖托华、锺鑫、锺建柱、罗粟英、锺始堂
    捐资50元者:锺欢柱、锺勇奇、锺彬柱、张机平、锺展堂、曾垂迈、锺鼎柱、锺杏堂(裕兴楼)、锺富生、锺晃柱锺利芳夫妇、张发忠、锺细妹、锺菊芳、锺发堂、赖武全、曾祥超
                                                         (古村小学校庆筹委会)
      为庆祝教师节和母校九十华诞而作
          粉笔赞
          锺柏材
一条条的粉笔,像战士的枪杆;
教师紧握着它,肃立在讲台上;
面对凝神的学生,教师慈祥地说:
“X+Y”,
“分解、化合”,
“电磁振荡”,
手脚也在比划着;
咔擦咔擦的声音,清脆响亮!
一行行的诗句篇章,齐整端庄!
就这样,它们一条紧接一条都粉身碎骨了,
真够伟大荣光,用自己的粉身碎骨:
换得了文化种子的普天播扬!
换得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承传!
换得了知识幼苗的茁壮成长!
      贺古村小学九十周年庆典
      “古小”园丁赞
         锺尚柱于韶关
三尺讲台勤耕耘,忠诚教育立功勋;
循循善诱培桃李,硕果累累众欢欣。
                                 
      贺古村小学九十周年庆典
倚银山,建校培才,九秩华辰影庆典;
抱秀水,繁花硕果,五洲学子共欢歌。
如坐春风,桃李满园花果硕;
仰沽时雨,人文荟萃栋梁才。
重教祟文,九秩华辰陶美德;
春风化雨,千秋骏业有新人。
      乡村小学一奇葩
      ——小记大埔县古村小学
      大埔县茶阳镇古村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山村。这里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据记载,近百年来,从古村走出的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才及党政机关副处级以上、军警部门副团级以上的有200余人,在各级部门任职的有500多人。这在大埔县乃至梅州市都是不多见的。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该村人才辈出,作为该村的唯一小学——古村小学功不可没。古村小学前身为古村公学,创办于1914年,时值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民国,办学成新潮。乡贤锺省我等有识之士,倡议创办古村公学。筹建之初,学校经费一无所有,乡贤锺基然、锺子澄、锺子亭、锺子衡等人协助向外募捐,并动用祖尝祭祀资金作为学校常年经费,海内外乡亲共襄盛举,办学经费较为充裕,图书馆藏书及教仪教具等一应俱全,同时聘请了一批学识渊博、治学有方的教师任教,吸引了周边乡村甚至邻省福建学子负岌前来就读。时任大埔县长的梁若谷慕名专程前往该校并给予高度评价,还亲自题写“诚朴勤谦”作为该校的校训。
      新中国成立后,古村公学更名为古村小学。改革开放以来,在杰出乡贤、著名旅外侨领,梅州市、大埔县荣誉市民锺卓才先生的倡议和鼎力支持下,海内外乡亲纷纷响应,重新兴建了校舍并设立了奖教奖学金,完善了各项教学设施。在历任校长的带领下,全体师生开拓创新,教育教学水平居全县同类学校前列。学校多次被镇、县评为先进单位。该校校长郑可信也被评为先进个人,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如今,古村小学已年满九旬,老树发新枝,桃李满天下!〔卢伟周,转载《梅州日报》〕
      古村小学九十周年颂
         宋少烈
九十年,它是一个时间的代名词;
九十年,它涵括了春夏秋冬的历史。
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
喜庆,是因为九十年的古村小学,九十载的秋实;
特别,是因为九十年的古村小学,祝福的歌声响彻在今秋之时。
今天,是你的生日,古村小学。
在这金秋的晨光里,让我深深为你祝福!
在这欢乐的歌声里,让我尽情为你歌唱!
师生们团结起来,把九十年的光辉旗帜飞舞!
校友、贤达们团结起来,把九十年的理想化为参天大树!
九十年的古小,九十年的汗水九十年的硬功。
九十年的古小,九十年的梦想九十年的光荣。
九十年的古小,九十年的执着九干年的传统。
九十年的古小,九十年的探索九十年的歌颂。
一批一批的教师队伍肩并着肩走过九十年,这本身需要一种非凡的毅力;
一批一批的教师队伍风风雨雨同舟九十年,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默契。
九十年征程已经成为过去,
九十年的起跑线又把我们团结在一起。
前进,向着希望前进!
前进,向着未来前进!
前进,向着开拓创新的探索之路前进!
前进!前进!前进!
      履仁崇义——赖荣兴先生
      赖荣兴先生,1937年生,大埔县茶阳镇古村散石自然村人。先生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志向远大,其言行蕴含祟高之品德,与人交往中深感其人格之魅力,为人处事以信守为重,堪称君子之风范。
      赖先生22岁时,满怀抱负,南渡新加坡谋生。初来乍到,人生地疏,举步维艰,但赖先生面对现实,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作为座右铭,以“诚信”两字作为处世原则,经过多年的胼手胝足,筚路蓝缕,终于事业有成,在社团中声望日隆,先后荣膺:南洋客属总会副会长,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董事、正财政,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副会长,新加坡茶阳(大埔)励志社社长,新加坡赖氏公益永远名誉会长,荣兴鞋业进出口商董事长等职。
      荣兴先生侨居海外数十年中,岁月流金,多少个日夜,北望家山,思乡心切,八十年代以后,在怀乡爱乡情愫驱使下,曾多次荣旋桑梓,每次回到家乡都热情地和父老乡亲漫话桑麻,深入了解乡亲们的生产、生活、儿童上学、社会福利等情况,语重心长地鼓励乡亲们要团结、互帮、重视人才培养,要奋发上进、同心同德携起手来,为家乡的繁荣昌盛而共同努力!
      近20年来,赖先生致力于改变家乡面貌,首先是改变家乡的办学条件,独资捐建钢筋水泥结构的“光明小学”一座,购置相应的教学设备,设立奖教奖学金等。还为古村小学、大埔中学捐建教室。鉴于散石至古村之山道虽只数里之遥,但上岗下坡的黄泥路,举步维艰,为方便村民外出之便,捐资把该山路全线打上水泥路面,并在沿线建起三座凉亭,供路人憩息和避雨。但山路毕竟要上岗下坡,车辆无法进村,尔后,先生又捐资开辟一条由散石村至古村5华里长的水泥公路,并在古村终点兴建一座“龙福村”门楼。从此,古老偏僻的山村村民们告别了历史上的肩挑步行现象,现在公路上车来人往,交通十分方便;先生对家乡的生产发展十分关心,为了让在农业生产上做到早涝保收,又捐资兴修了大小陂头十多座,水圳二条,现在村民们不再有因早涝而缺收之忧了;此外,先生还为该村架设电话线和广播、收视设施,以及设立慈善基金,为困难的乡亲排忧解难。胸怀宽广的赖先生,除致力于本村的建设外,对大埔县城车站报时楼、华侨事迹展览馆、茶阳“金山公园”门楼,和邻村龙骨坪、左弼、高坪的修路筑桥亦慷慨捐资。古村乐龄俱乐部、古村休闲园、古村小学教育基金会,以及大埔县城“古村联谊中心”等单位均蒙泽润,以上各项捐资已逾三百余万元。
      荣兴先生,心系故园,造福家邦,仁风义举,深受村民及社会人士的称颂。1997年大埔县人民政府以其功绩卓著,授予“大埔县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正是:
      旅星侨贤赖荣兴,情系家邦赤子心。
      建校培才辟公路,仁风义举众人钦。
                                                                    (赖治明、赖堪贤、赖汶杰、锺稚材)
       
      (一)
      承旅外乡亲赖汶塔先生为俱乐部老人福利基金乐捐50元,谨此致谢。(乐龄)
      (二)
      承旅外乡亲关心《古村之声》刊物的出版,热心赞助办刊经费,谨致谢忱。
      捐资芳名如下: (恕不称呼)
      锺武堂500元   曾祥文50元
      锺  实300元     赖汶塔50元
      锺子波200元
                                                             《古村之声》编委
      (三)
      承古村小学校友锺孟材先生为母校赠予“桂花树”一棵。
      承古村小学校友锺生材先生为母校赠予“丝铁树”两棵。
      谨此致谢。
                                                 (古村小学)
      漫话古村人和事
      (一)和谐的大家庭
      古村,开村已越千年历史,曾经有过十余姓氏居住,现在村民,杨、赖、胡、张、曾、锺六个姓。各个姓的人口数很悬殊,大家历来都和睦相处,同居在这个小山村里。有一个村民小组里就住上三姓人,有的居民小组同一个姓氏里近百人口,有的姓氏繁衍好几房系,有的房系只几家人,有的房系几十家。就各房系的人口数量也不同,贫富也不同,但这些情况,只不过是个现象而已。古村据历代以来,都从未发生过大姓欺小姓,强房欺弱房,富人欺穷人和房姓界斗殴的事件,而是和睦相处,且互相联亲。1996年,“8.8”洪灾中,曾姓和张姓的乡亲受灾极为严重,房屋侧塌不少,粮食衣物、禽畜损失严重,还有七人罹难。在这种情况下,海内外乡亲纷纷捐钱、捐粮、捐物,分发给灾民。锺姓的乡亲主动把房子让出,有的把受灾乡亲接到家中提供食住,一家有难,百家帮。正是:同村皆兄弟,异姓一家亲。
      昔日的春节期间,几姓都会举行灯会。但迎灯时间不一,古村村子小,楼屋之间村道狭小,而二房都堆满柴草杂物,灯会期间行人较多,高灯、彩旗、灯子,列队行走就不方便了。但每逢各姓灯会期间,大家都很自觉,把道旁的杂物搬掉,并把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提供良好的环境。1987年,元宵佳节,全村五姓(那时杨姓仍未迁来)第一次打破了各姓各自迎灯的传统,共同举办联合迎灯,盛况空前,正是:火树银花不夜天,联欢五姓史无前,龙腾鲤跃灯千盏,鼓乐喧阗玉兔年。
      村中每逢老人仙逝,村民们都不分姓氏,发扬“三互相”的精神,送香仪、布置孝堂、接待亲朋、挑水做饭、“打八仙”(即抬棺枢)等,关心相邦,视为一家人一样。
      80年代,古村曾多次举办庆典,宴席少则50桌,多则百余席,除了来宾外,对于村中60岁以上的老人,不分姓氏和贫富。一视同仁均参加宴会。多年来,旅外乡贤在春节前夕捐资为村中开展敬老、尊贤、济困、助残、对久病老人进行登门慰问献爱心活动中,亦无姓氏之分。
      (二)妇女能顶半边天,巾帼不让须眉
      古村的妇女,一向艰苦朴素,勤俭善良,干起工作并不比男人差。五六十年代,古村乡从党支书、乡长、至生产队长,清一色是妇女,县委下乡干部来到古村,感觉很奇怪,古村乡政府和生产队长除了会计是男的以外,全部是女的,开会汇报起来,又是有头有绪,的确不简单。诚然,当时的书记张说英,乡长傅娣英,生产队长胡亚根、曾有英、汪顺英、张冉娣、曾秋云、赖杜英、胡旺招、张喜娣等等。如别的村子有人仙逝出殡时“扛棺”的总是男人干的事,而古村却大部份是妇女“扛棺”。另外,农事驶牛犁田、耙田的重活,别村是男人干,古村则大部份是女人干;至于做“红白”好事时的厨师和帮厨,别村都是男人为主,古村就是女人为主,甚至全包,她们做的菜,在色、香、味、形各方面都有相当的水平,深受宾客好评。(锺稚才)
      夕阳余晖映彩霞
      ——古村乐龄俱乐部成立二十周年
      1985年二月二日,回乡的退休干部、教师锺比材、曾祥超、锺孟材、锺立彰、曾维添、锺菊文、锺奕贤等,倡议组织老人俱乐部,使老人们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村中老人表示赞同。机构成立后,苦于无活动场所,当时古村的党支部书记曾令沐、主任曾维有很支持,将村部让出一室一厅作为暂时的“老人之家”。
      老人的组织成立之初,计划筹集一万元资金建一简易会址,后经广州退休返乡暂住的干部锺秉贤与旅外侨胞锺卓才先生联系,汇报古村老人组建老人俱乐部的情况,卓才先生闻讯,极为高兴,答应捐建会所,并建议老人俱乐部改名为“乐龄俱乐部”。次年一座三层250多平方米之部址已初具规模。
      会址建成后,分设办公室、会议厅、阅览室、图书室、电视厅等,供理事办公、会议及会友活动场所。俱乐部组织理事会,下设秘书组、福利组、财会组、文娱组。为便于各个生产组老人的联系,全村13个生产组,各设小组长二人(反映会友疾病、慰问、会友逝世代收香仪等),理事会理事每三年为一届,通过会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包括主任、副主任、常务理事、组长)。
      二十年来,俱乐部理事们,继承和发扬先贤办事认真、清正朴实、无私奉献和传统美德。八十年代,是古村旅外乡亲捐资建设家乡的黄金时代,基建项目繁多,诸如学校、桥梁、道路等等,理事们都参与其事。每项工程从计划、招标、资金运用,都经过集体研究,财务上有严密的制度。理事们非常珍惜旅外乡亲的捐资,资金用在实处,不浪费一分钱。为工作开了百十次会议。每次会议只有俱乐部提供的清茶、手卷烟。从未动用资金吃过一次饭。邻村有些人士说,古村人的工程费用精打细算,一元钱用出一元二了。理事们坚持这样做,也赢得了旅外乡亲的信任,捐资源源不断。如旅星侨胞锺卓才先生、夫人贺素珍女士说:“给古村捐钱办公益最值得,捐资用在实处,建筑令人满意。”旅深乡亲刘秋来女士认为,给古村捐资最放心。盛赞古村乐龄俱乐部办事认真、无私。
      二十年来,乐龄俱乐部理事们为了老有所为,主动找事干,如配合党的中心、协助村委会搞宣传、写标语,并布置宣传专栏等。1996年8月8日,古村受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冲毁了不少房屋、耕地、陂圳、桥梁、道路等,还有7人罹难,在此悲惨时刻,俱乐部以村委会名义,及时向旅外乡亲发出“通报”,详细报道严重的灾情,吁请旅外乡亲在非常时期予以大力支援嗷嗷待哺的灾民和恢复生产。古村海内外乡亲素来精诚团结、爱国爱乡,聆此恶耗,纷纷捐资、捐粮、捐衣物和生活用品,总金额达二十余万元。村委为发放救济金、粮食、衣物等,俱乐部又充当了主要角色,对水毁道路、桥梁、陂圳,都实地勘察,制订修复工程计划,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交通、生产,尽快消灭灾痕。又如为改变“治丧”陋俗,俱乐部组织一个“治丧协理会”,对鳏、寡、孤、独之逝者,协理会为之协办丧葬,一般老人逝世,理事都到丧家动员节约治丧,摒弃繁琐的礼节等等,使之达到逐步移风易俗的目的。每逢老人逝世,理事、组长、会友都前往吊唁慰问,送挽轴、香仪,并举行悼念仪式。
      二十年来,俱乐部很注重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主办的《古村之声》刊物,宣扬先贤们为家乡公益事业任劳任怨,公而忘私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楷模,以启迪后人。凡古村的好人好事,亦通过刊物一人一题予以报道,形成人人争做好事的风气。俱乐部每逢年终,都展开“和睦家庭”、“优秀会员”、“好儿女”、“好媳妇”的评选,并发给奖状和实物奖励,效果颇好。此外,俱乐部同仁还先后编辑出版《古村诗联集》、《古村新貌》(含古村诗联第二集)、《中平诗联集》、《古村公学简史》等书,以弘扬古村文化。
      俱乐部成立二十年的时间里,由于理事们同心协力,以垂暮之年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工作,而且无怨无悔,引以为乐,因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先后获得全国、省、市、县、镇有关单位的表扬奖励。尤其是1991年,在全国先进老同志活动室评选中,乐龄俱乐部荣获全国10名“特别奖”之一(广东省仅此一名)。在大连市举行的颁奖大会上,俱乐部派一名理事参加。获奖后,广东省委老干局刘亮副局长和梅州市老干局曾健芳局长(女)及随行记者前来祝贺、勖勉,县、镇有关领导亦莅临勉励有加。
      乐龄俱乐部二十年华诞,并没有举行庆祝仪式,而是回顾既往的历程,总结心得和不足之处,继续前进,力争这个老人组织——乐龄俱乐部办得更好。(再生)
      锺巨柱先生昆仲旋故里
      6月30日,锺巨柱先生昆仲及家属一行十二人,分别从澳门、台湾返抵家乡,此行是为他们的先慈仙逝三周年忌日而上坟祭祀,以尽孝道。
      7月1日上午八时,在诸亲友的陪同下,一行三十余人,带着三牲、酒果、香烛祭品,前往坟地,进行拜祭。是日骄阳当空,天气酷热,但他们以虔神的孝心来寄托哀思,虽汗流如雨,仍毫不在乎。
      是日下午,巨柱乡亲一行回到了大埔县城梅河宾馆。当晚,笔者前往宾馆同他们共话桑麻,追忆童年时代在古村小学读书时的情景,谈得津津有味。巨柱先生饶有兴趣地详细询问了今年十月二日古村小学举行九十周年校庆筹备情况后,当即慷慨地为校庆捐资。巨柱先生近几年,均为小学欢庆“六一”儿童节捐“奖学金”和节日活动经费。他为了使今后的“六一”节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采,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向其四个弟弟——华柱、振柱、进柱、党柱先生倡议:今后连续五年,每年捐一千五百元给学校,作为“六一”的“奖学金”和上台表演的学生纪念品,此议得到兄弟们的认同和支持。议定明年“六一”节先由长兄巨柱开始,华柱、振柱、进柱、党柱顺延,每人负责一年。
      巨柱先生昆仲及妯娌,多年来对家乡的各项公益事业都慷慨捐资,此仁风义举,深受乡亲们的赞扬。(锺稚材)
      游泳
      我的童年是在古村度过的,但那时并不知道什么是游泳,直至上了中学,才从报纸上知道游泳,是我国优秀运动员穆祥雄在世界游泳比赛中获奖了解到的。而真正比较全面认识游泳则是大学上游泳课。其实,我六、七岁就会游泳了,只不过是说法的差异问题。把古村的说法和体育术语上作比较,就是:洗身子、没水子、没秤砣、挺挺岗、泅水、爬水、扎水、踏水分别称为游泳、潜泳、溺水、仰泳、游泳、爬泳、自由泳、踩水。此外,还有古村没称呼的蝶泳、混合泳、花样游泳、跳台跳水、跳板跳水等水上运动项目。
      游泳不仅是健身运动,而且也是竞技运动,是一项世界性运动大项,每年全国、洲际、全球都举行相关比赛。游泳还是一种防身术,不会游泳的人在水中就会溺水,没秤砣。所以游泳应该普及,人人学会!
      在我看来,古村人的母亲河是大溪、小溪,因为她培育了古村人,是古村人的天然游泳场。我记忆犹新,廿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不论小溪还是大溪,溪水都清澈如镜,沿溪有多处深度不同、宽阔各异的深潭,可供游泳,如小溪的大石头边、长长陂,大溪的油坊潭、庵边潭、斋妈潭等。这些潭是学习游泳或施展游泳才华的好去处。
      大石头边。位于诒谷堂正前方桥子头下游约20米处,因有一块孤独而突现的大石头得名。这是我学游泳的启蒙潭,水深约2米,宽3米,长4米。由于这潭水不深,面积又不大,万一沉到潭底,双脚一蹬,受溪底的反作用力,人就浮出水面,漂流到浅水区去了,绝不会没秤陀,保证安全无恙。诒谷堂多数少年儿童就是这里启蒙学会游泳的。
      长长陂。位于大石头边下游约50米处,水深4米以上,宽约6米,长约20米,是我游泳的中级池。初步学会了游泳技术,不会溺水后再在大石头边游,技术就难长进了,也不过瘾,于是来到长长陂,在这里尽情地学和玩,侧泳、蛙泳、仰泳等都是在这里学成的。
      庵边潭。位于大溪,是全村游泳爱好者都喜爱的最佳去处。水最深处6米以上,宽约20米,长约50米,右岸顶端有高耸的巨石,可作跳台。在这里游泳,姿式任由,活动自如,比人造高级池还清爽、惬意。我的“跳台跳水”技术就在这里练成,全面技术在这里提升。
      回忆童年游泳,骤生感慨:
      1、我在大石头边开始学游泳时,仅比我年长5岁的姐姐总是站在溪坝唇聚精会神地观望着,直至她发现我会游泳为止。何也?我想她是怕我溺水殒命。因那时我家贫困,母亲长年累月起五更睡半夜到永定、下洋当担脚,关照弟弟的担子责无旁贷地落在她肩上。溺水她救得了吗?其实是徒劳的。但我深深体会到这是姊姊的高度责任感和亲切的姊弟情!我由衷感谢我的姊姊!
      2、由于家里贫穷,餐桌上一个月也见不到一次肉,于是,我们就在游泳时顺便搜石洞捉鱼,摸石壁捡石螺,多有所获,这样餐桌上就能丰盛地增添动物蛋白,美美地享受一顿。感觉是古村的溪鱼、石螺特别香甜,真好食!
      3、廿世纪五十年代,游泳还不普及。记得当年我第一次上游泳课时,不少同学总是扭扭怩怩不愿下水或到低级池去,只有部分同学龙腾雀跃在高级池里尽情施展泳技,活像水浒里的“浪里白条”,让“早鸭子”同学羡慕极了。大埔素有山中山之称,“深山育龙”奇哉!我想这是大自然给古村人的无私奉献!古村人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造就了古村人的才干!
      4、1967年冬我趁文化大革命大串联之机串回了老家。这是我离家10多年后第一次探家,村中众多父老乡亲和稚童,彼此相逢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当时已是落霜天,下午我在庵边潭游泳,有的路人以为水中的是“癫鬼”。疯也好,癫也好,我可不管的,以后几天不改初衷,照游不误。其实我是在冬泳锻炼身体,这事回忆起来真有点滑稽。
      5、现在古村本土的少年儿童会游泳吗?古村人的游泳天赋我从不疑虑。但实践出真知,技艺实践来。现在古村溪水浅而浊,还有人敢下去游吗?古村人正遭受大自然的无情惩罚!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刻不容缓!(锺柏材)
      好样的——沈菊英
      古村人谈起张屋建永之妻沈菊英,就会不约而同地说:她是好样的。
      沈菊英是太宁人,20岁那年与古村张建永佳偶天成,结成伴侣,夫妻相敬如宾。她善待家婆,一家三口子过着祥和幸福的生活。菊英刚过好几年的幸福日子,不幸张建永因患病在茶阳医院开刀动手术,经菊英细心服侍,精心护理下,其夫的身子日渐好了起来。建永是个勤劳俭朴、闲不住的人,为了归还手术的债务,25岁的他,参加了张思贤组织的砍树、运树专业队。可是天有不测之风云,在一次砍树中,不幸被大树砸伤,甚为严重,送往潮州医治。此后,建永的身子因受二次病伤的折磨,本来青春矫健的身体,变成了瘦弱残废的身躯,丧失了劳动力,多么令人惋惜啊!时光一天天过去,儿女随着一个个生下来了,一共生下五个儿女,成了八口之家。一家人的衣食住行,真是搞得她满头露水。白天生产队出勤外,早上傍晚还要入园种菜,上山打柴割草,晚上洗全家八口人的衣服,全家生活的费用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在这种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沈菊英以其固有的品质和爱心,不二的妇德,藐然而对,以坚定信念,靠勤劳、吃苦、奋发的精神,去克服重重的困难。在漫长的艰苦岁月中,她默默地支撑着整个家庭,奉侍婆母,相夫教子,所付出的精力和心血,可想而知。儿女一天天长大,家庭负担一年年减轻,应该说是拨开乌云见青天了。可是,不幸的事又发生了,56岁的体残丈夫又中风了,相继83岁的婆母也患上了脑血栓,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沈菊英又面临新的挑战,新的考验。但事实证明了她的所作所为,还是一句话,一如既往,对婆母细心服侍;对丈夫备极关爱、嘘寒问暖;对家庭倾尽全力操持家务;对儿女,循循善诱,严格要求,培养成材……。
      去年冬天,我回家时在乐龄俱乐部门前见到了久别的老同学张建永,我详细地询问了他的家庭情况,他说:有今天的家庭幸福,全靠拙荆这支顶梁柱,对我的照顾、对母亲的奉侍、对儿女的哺育、对家庭的尽责;在我的骨子里也打上了她美好的烙印。听建永所言,沈菊英不愧是一位勤劳俭朴、善于持家、格守妇德的贤妻良母……(锺稚材)
      小故事
      那是八九十年前的事了。古村西片洋尾田张某,有一门下洋思贤黄坑里的亲戚,名叫聚哥的人,家有位七八十岁的老母亲,因年迈体弱患上了三年的“长寒病”,经多方延医,全无疗效。聚哥在其母患病的三年中,煎汤捧药,和颜悦色,细心服侍,村民们对聚哥的尽人子之孝道,有口皆碑。
      一天,有位从远方来的客人,在闲聊时对聚哥说:你母因年纪大了,体质虚弱,要治其病,非人肉不可。聚哥听了客人的话,铭记在心。因为治病心切,他毅然决然地卷起了裤子,把大腿洗干净,用钳子从大腿上夹起一块肉,刹那间,他用刀子将肉割了下来,煮给母亲吃,老母不知其详,把肉吃完了。尔后,聚哥问母亲,肉好吃否?母云:味道还算好,就是有点韧。聚哥割肉的刀口因大且深,当时又无止痛良药,直痛得其咬牙冒汗,脸无血色,浑身发抖。其母见状,惊问曰:吾儿身患何病,严重至此?站在旁边的邻居将其割肉奉亲经过告诉她老人家。其母闻言,身似雷轰,两眼闪着泪花,五脏欲裂,双手紧抱其儿,老泪纵横,哭声震地,见状者无不潸然泪下。经邻居劝慰多时,哭声方止。此后,聚哥的母亲,知其儿割肉为治母病,一片至诚至孝的举措,震撼了她的心灵,增强了与病魔作斗争的信心,坚强起来,终于“长寒病”日渐消除。
      聚哥割肉为母治病,尽人子之孝事,深受村民敬佩,至今仍传为佳话。
      故事真实,确有其人其事。                                     (锺稚材)
      拜读《古村之声》有感
      七月上旬,县城古村联谊中心的锺先生,送给我56、57期《古村之声》报,读后感受颇深,在此表示无限感谢。《古村之声》报,许多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它是联系乡情、沟通信息、传播乡音、联络情谊的小报,是促进古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小报。读后着实使我豁然开朗,心旷神怡,收获甚丰,可与县内各小报相媲美。
      首先我觉得小报的内容丰富,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编印四开四版的小报,约需一万六千字,比我们的八开小报多了一倍。报中各种题材的文章充满乡土气息,释放出泥土的芬香,真实地报导了当地的人和事,有较强的可读性,读后使人有一种亲切感。县内其他小报多是八开四版,相比之下,《古村之声》的内容就显得丰富多采了。
      其次是《古村之声》办得好,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创作、编辑队伍。在一般情况下,小报的报导内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是限于一定地域的人和事,因此文章的题材和内容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但贵报有一支本乡本土的高素质的强大的编写队伍,版面就显得多姿多采,风采翩翩。两期小报,每期都有十二、三个通讯员撰写文章,这是贵报的成功之处。这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今后,我们要加强通讯员队伍的建设,使小报能与时俱进。
      再次是《古村之声》写作题材深广,多角度报导本村的新人新事,旅外华侨、乡贤的好人好事,既有全村奔康动态,又有村民的心声,既有学校教育之声,又有民俗民风,民情、乡情、风情等,体现小报生动活活泼,博取读者喜爱。愿:《古村之声》前程锦绣,风采溢徵喜谱新章。
                                                《南风》通讯员陈齐光
      美妙的风水地理形象
      从前的人迷信风水地理,人死了要请高明的地理先生选择一块风水宝地,做一穴坟墓埋葬,以祈财丁两旺,富贵双全,吉祥如意。有些所谓的“明师”,还把他所择的“吉穴”冠以美妙的形象的名字。翻阅一下颖川锺氏族谱及颖川锺氏桂林堂族谱就有:仙人抱鼓形、金狮戏带形、眠狮望月形、猫儿洗面形、仙人献掌形、雄鸡打翼形、寒獭捕鱼形、金龟驮印形、风吹罗带形、狮子望上杭形、双龙抢珠形、鲤鱼吐珠形、黄蛇听甲形、猛虎跳墙形、七星伴月形、莲叶遮龟形、黄龙献爪形、黄龙出洞形、兔子望月形、叶里藏瓜形、鲜虾取水形、抛刀入鞘形、乌鸦落洋形等等;有些地方还有更加生动具体的名称,如“鬼子望大水,嗒牙穴”。鬼子望大水可能是指“龙脉”的形象,“嗒牙穴”则是坟墓的座落点。
      这些美妙的地理形象名称的取得,不叫取名、命名,而叫“喝”,如××公墓在××地方,喝××××形,其出处可能是从“呼龙喝煞”而来。
      配合这些地理形象,还有好些有趣的故事:从前,有一户人家,做了一穴风水以后,事业东成西就,家境日昌,觉得这穴祖坟规模太小,且周围草木丛生,缺乏气派,遂请来做地师傅把坟墓扩大,将周围草木劈光,显得堂皇,可是不久,所谋不遂,四处碰壁,家道中落。请教地理先生,才知道,原来的地理形象是“老鼠偷香”,顾名思义,这种地坟只适合小型阴暗的环境,修坟把这环境给破坏了。
      还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一户人家,在田段中心建了一穴坟墓以后,家境顺利,出了一个大官,便恃势欺人,百姓对他敢怒而不敢言,便暗中收买了一个行地理的“明师”,想方设法破坏他的风水,那“明师”看出那家人风水好就好在那穴田段中心的祖坟。因此设计出一个借口,亲近那户官家,说那穴田段中心的风水有什么缺陷,需要迁移,否则将发生不测,那人不知有诈,信以为真,着手迁坟,动工那天,打开墓门,棺材却挖不出来,越挖越深棺材也越陷越深,地理先生叫人用石灰倒进墓窿空里,才把棺木挖出来,打开棺材,里面都是水,还有九条湖鳅,一条开了目,八条还没有开目。据说这穴墓的地理形象是“九鳅落湖”,是一穴好风水,将来要出九个大官,那条已开目的湖鳅就是应的当时的官;湖鳅怕石灰,棺木挖不出时石灰倒下去,棺木就挖出来了。不言而喻,那户人家境也随即落后了。
      地理风水是迷信,说说倒有趣味性。(梓材)
      谜语(打一城市名)
      1、船出长江口。      2、淼。
      3、东西北都堵塞。    4、信来了。
      5、航空信。          6、冰消雪化。
      7、双喜临门。        8、大力士。
      9、金银铜铁。        10.结束战争。
                    (迷底在本期找,锺考柱辑)
       
      ▲古村小学张伟华老师今年被评为大埔县优秀班主任。
      ▲古村小学六年级锺宝珍同学被大埔县共青团委员会评为优秀少先队员。(银峰)
      ▲乐龄俱乐部会友曾维楚因病不治,不幸于7月3日逝世,终年74岁。
      ▲会友郑茶英因老病医治罔效,不幸于7月4日辞世,享年84岁。
      ▲会友曾维祥因久病药石无灵,不幸于7月12日作古,终年70岁。
      ▲会友张象贤因久病屡治不愈,不幸于7月21日与世长辞,享年76岁。
                                                       (乐龄)
      谜底:1、上海2、三水3、南通4、开封5、高邮6、长春7、重庆8、武汉9、无锡10、和平。
       
时唔通,运唔通,疴屎遇到花腰蜂,
用手去拿秉屎骨,一摸摸到蜈蚣虫。
时也通,运也通,过溪踏到大鲩公,
丢下笠妈折劝子,一克克到雉鸡公。
:秉屎骨:从前大便擦屁股的竹枝;劝子:串鱼肉的竹支;克:盖的客话。(梓材辑)